具身智能
Embodied Intelligence EI
具身智能是指具备物理形态并能够与环境进行交互的人工智能系统。它强调智能的形成不仅依赖于计算能力,还依赖于身体(Embodiment)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身智能需要智能体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环境实时交互,来学习和发展,从而实现动态学习和适应环境。
所有具身智能框架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闭环:“感知-思考-行动” (Perception-Cognition-Action Loop)。但与传统AI不同,具身智能强调这个环路是通过身体与物理世界直接交互来闭合的。
它强调智能体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感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这种智能强调:
- 感知和运动的耦合(Perception-Action Coupling)
- 学习在环境中体现(Learning by Interacting)
- 身体在认知中起核心作用(Cognition is Embodied)
特性
- 具身性(Embodiment):智能体拥有物理身体,且其认知能力依赖于身体形态(如机械结构、传感器配置)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情境性(Situatedness):智能体的行为必须置于真实物理环境中评估,而非脱离环境的抽象任务,脱离环境谈论智能是无意义的。
- 涌现性(Emergence):高级智能(如规划、推理)从低层感知-动作循环中涌现。
核心技术框架
感知-动作闭环(Perception-Action Loop)
感知-动作循环:这是具身智能的核心机制之一。智能体通过感知环境中的信息(如视觉、触觉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并执行动作,再通过环境的反馈调整自身行为,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流程:传感器数据 → 环境理解 → 决策 → 执行器控制 → 环境反馈。
关键技术:
多模态感知:融合视觉、触觉、力觉、听觉等(如触觉传感器GelSight)。
实时运动控制: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轨迹优化(如MPC控制)。
感知-行动耦合 (Perception-Action Coupling): 感知是为了行动,而行动反过来又改变了感知。两者紧密耦合,不可分割。
学习范式
学习与适应性:具身智能体通常采用强化学习、进化算法或深度学习等技术,通过反复试错来找到最佳行为策略。这种学习机制使得智能体能够在未知环境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行为。
- 强化学习(RL):主流算法:PPO、SAC、Hierarchical RL。具身RL的特殊性:稀疏奖励、长周期任务、Sim2Real迁移。
- 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从人类演示中学习(如行为克隆、逆强化学习)。
- 自监督学习:通过环境交互自动生成标签(如预测下一帧图像)。
世界模型
具身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体的世界模型并非天生拥有,而是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交互、逐步建构起来的。这种模型帮助智能体理解环境让智能体可以在“脑海中”进行模拟和规划,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
具身智能的框架
Visual-Locomotion-Affordance
关键技术
1. 感知 (Perception)
如何让智能体理解其所处的环境?
- 多模态感知融合: 结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如视觉(摄像头)、力/触觉(力传感器、电子皮肤)、本体感觉(编码器、IMU)等,形成对环境的统一理解。
- 三维场景理解: 利用 SLAM、NeRF 等技术,从传感器数据中重建三维环境,并识别出物体的几何形状、位置和语义信息。
- Affordance 检测: 判断环境中物体“能用来做什么”,例如识别出一个杯子是“可以被拿起”的。这是连接感知与行动的关键桥梁。
2. 学习 (Learning)
智能体如何获得新的技能?
- 强化学习 (RL): 具身智能最核心的学习范式。智能体通过反复试错来学习最优策略,以完成任务并最大化奖励。特别适用于学习复杂的运动控制技能。
- 模仿学习 (Imitation Learning): 通过观察和模仿人类专家的演示来学习技能。这对于解决奖励函数难以定义的复杂任务(如灵巧操作)至关重要。
- 自监督学习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自由交互,为自己创造学习信号。例如,通过触摸物体来学习其物理属性。
3. 执行 (Execution)
如何将决策转化为物理世界的精确动作?
- 运动规划与控制: 计算出从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平滑、无碰撞的运动轨迹,并精确控制电机执行。
- 泛化与适应: 训练出的策略需要能够泛化到新的、未见过的物体和场景中。
研究挑战与前沿
- Sim2Real Gap (仿真到现实的鸿沟): 在仿真环境中训练的模型,部署到真实机器人上时往往性能会下降。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是当前的核心挑战。
- 数据效率: 强化学习等方法通常需要海量的交互数据,如何提升数据效率,让机器人能更快地学习是关键问题。
- 基础模型 (Foundation Models): 探索构建通用的“机器人基础模型”,使其在预训练后能快速适应各种下游任务,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如 RT-2, OK-Robot)。
- 安全与交互: 如何确保机器人在与人类和环境交互时的物理安全性。